教育和政治划勾

2009年7月18日星期六

听起来还真心寒。

刚刚才看了《新闻多看点》这个节目,恰恰讲的课题就是英数理事情。

我不懂嘉宾是谁,不过说的话都让我猛点头。


1. 其实回溯科学特别名词,很多人误会它们是英文,所以说以英文教就比较好,其实它也不过是拉丁文翻译过来,在牛津大学念化学系,你必须修拉丁文。

2. 教育变质有什么不好,变得更好,何乐而不为?

3. 问题不是语言,而是教育的质素,马来文教得好的,有印尼做例子;英文教得好的,有新加坡做样子;华文做得好的,有台湾和中国……至于说用英文一定好吗?菲律宾也是用英文啊,可是她们大学生毕业后来马来西亚做女佣这些蓝领阶层工作,那是为什么?如果一个国家发展得不好,那么当然不关你讲不讲英文啊,是国家制度、社会条件为依据吧。

4. 用什么语言教数理,在台湾是很普通的教育课题,可是在马来西亚竟然会衍生到『母语』和『英语』这个种族课题。


其余的,就看到一些家长的反应。那些住在新村的,或是比较简陋学校上学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比较希望是母语教学,英语对他们来说是很陌生的媒介。至于另一些家长声音说,现在政策很麻烦的哦,去到中学又要换语言,你没有看报纸咩?换来换去,我们都适应不了,你适不适应的了?那些小孩子呢?


面对这个家长的话,某个嘉宾他说,根本不存在适应不适应的问题。孩子就是白纸,母语就是母语,学校上课就是上课,你教什么,他就学什么。

其实回到原本课题,在意的还是师资问题。当初执行英数理时候,一些学校实行得不错,一些会比较慢,所以成效很悬殊。这是所有人忧虑的。问题在于,实行计划的同时,有没有给孩子最好的硬体条件,包括师资的问题?


其实问题环绕在什么?

好吧,就从敏感课题跳出来,完全用学术性质看待这件事情。

大家在讨论的时候,有没有忽略淡米尔的声音?

有没有忽略,小学是启蒙教学,那么中学生们呢?我们关切的『适应』问题,其实难道不是指中学生吗?我们90年代之前的学长们在小学时候用母语,中学用的是国语,可是上了大专就变成了英文,是什么意思?

我们90年代总算最完整,至少小学母语,中学以后就是英文。

小学的确应该用母语,至少『了解』、『得到基本知识』十分重要。

可是上了中学后,就当然要接近大时代了。

『国语』一直被很多人鄙弃,是因为上了大专后,完全没有任何用处,还要忙着一一自己翻译。

如果说,今天马来西亚的多元化是可以开明到任何机构、单位都可以接受母语版本的数理知识,或大专随你语言专长而学习数理知识,那么根本不存在任何语言教数理的问题。

问题是,大时代需要的是英文版本呢。

就连马来西亚本身的单位、机构、公司,都只承认英文版本的数理专业知识。

当年国语版本时候SPM的文凭只能做打杂、打字、轻便文书工作。



当某一种东西被选择性撤除,如同国语版本的数理,那么何不跟着大时代?

至少,你说的母语,难道真的让华人用华语,马来人用马来语,印度人用淡米尔语?然后西化华人就用英文?这么多的版本流在大马里面?那么你能确保所有版本都在社会运用里面有一定市场?



如果你说用母语教数理,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先让孩子了解科学,比较快学习加减乘除,那么我可以体谅。

可是如果连中学你也希望是『母语』,但其实是『国语』,这犯了两大错误:

1.语言识别错误

2.潜移默化价值错误


你要嘛直接说『回到2002年以前制度』,要嘛真的就让国民型中学选择他们的『母语』,不得异议。



【有一个嘉宾发表说有人讲会怕用英教数理会逐渐使母语消失,他马上反驳说:有人说啊要加强英语就要用英语教数理,这很奇怪,要加强英语就只教好英语不就好了?这句话也可以对母语主义者说,要保持母语,要学习母语,就加强母语教学不就好了?】


其实用什么语言教数理,问题还是在于在市场上,哪者才是被需要的?可见,英文是不争的事实。

2012年,转捩点

2009年7月10日星期五

用母语教数理。

用母语教数理。

用母语教数理。

……

……


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回到小学跟着母语,然后国中一律用国语?


还是如你所安排的几种方案:

小学低年级用母语,高年级用英语?

或者小学用母语,中学用英语?

中学低年级用母语,高年级用英语?


当然,你想用回母语教数理,自然有你的忧虑。

不外乎是,有没有学习到什么,和用来和谁沟通,两者比较起来,前者比较重要。


你的依据是,师资很是缺乏。

很少老师可以用英文教得很好。


很好。

赖到老师身上了。

当然,有些老师发音怪怪的,甚至词汇很有限,教起来就绑手绑脚。

我能体谅你的立意。

可是不能苟同你的做法。


为什么没有一把声音高喊“不要”?

华人希望小学升依然可以用华语教数理,易懂易学。

马来人更希望不要再动英文了。

印度人如是希望能在小学生涯用母语学习数理科。


反对的人,都是擅长英文的家庭。

他们觉得早一些用英文教数理,更快迈入重点。

不需要等到中六或读学院的时候才来自己翻译给自己听。


要讨论这件事,就要从当初开发这个政策的时候说起。

那时候,同样是立意为善,却做法错误。


本来马来西亚最大的问题,就是种族敏感话题。

讲到母语,大家都会发挥民族情意结,对其他种族表示一定的不一样眼光。

用英文教数理,除了可以让一些数理特别名词得到最正确的诠释以外,还可以少了一圈学习障碍,省得后来在大学或社会里别人用英文,自己却还在思索翻查词汇。


马来西亚谈到用母语教数理,我还真带着怀疑:

你是不是也把国民型中学,也选择自己的母语?

不要说别的,就我自己的中学,育华,这个华裔学生有90%这么高的学校,你容不容许它使用母语教数理呢?

中国还是用华语的,你不用质疑中文版数理的国际用途性质。

比起华语,马来文似乎还很遥远。



可是,用英文教数理,当年马哈迪这个创举,惹得大家议论纷纷。家长有一套说法,学生也一套,校方又一套,老师更是一套,政府又有一套。

各说各词,却还是实行了这个政策。

立意是好的,可是手段却很奇怪。

你强迫性要他们学习英文版本,又说先不要撤除母语版的,然后UPSR又一直乱弄,教育部长当时回应说什么还不需要紧张,惹得家长们看着孩子学习母语版和英文版的课业,心里都是一阵揪。


这一个做法,“多学一项多得一术”的思想是古老的诅咒。

别人是贵精,马来西亚是贵繁。

哪个文明国家还是用这套的?


当然,一个政策本意是好的话,那么就有执行的必要。

可是,没有一个政策找不出坏的地方。

既然政府已经实行英文教数理这个政策,那么,就有必要继续进行。

我们知道当年这个政策的确来得太不可思议,就因为它其实很对,但问题是没有准备好就实行了,这就很不对。

造成说,后期并发症出现了。

本来教育本身已经有问题了,你再弄一弄,更糟。


吗啡本来就是麻醉功效,可是因为你用在错的时间,造成身体变得负担,而日渐衰弱。


这个英文教数理的政策如同吗啡。


可是,我们应该撤销吗?

我们应该恢复吗?


当然,如果你有心要好好消除,然后避免所有的后遗症,我会很佩服你。

大不了,不就是回到原点,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不过,甘心吗?

重点不是应该改善,而非销毁吗?


如同国民服务计划,有任何的毛病或嘘声,不是应该找出盲点,赶快补救吗?

教育方针不是也该如此吗?


是不是说,如果2013年用母语教数理又再出现问题,你们又打算回归用英文教数理了?

反复的政策,是政府的态度吗?


教育,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否的关键。

教育,更是一项长远的工程。

人人都说,老师要好,才能教出一个好学生。

我必须提议要一个附注条件:制度要好。

很多老师已经对教育感到疲惫。

话说我听讲有些老师对教中六生感到无力。

这也许是冰山一角,但也映射整个教育的生态。


教育,最重要是传达,你讲流利的英文,听不懂就是听不懂,这我了解。

可是,你讲流利的母语,我不听就是不听,这不也很矛盾吗?


最深沉的教育,就是要溶化复杂的文字,用老师最浅白的言语来让学生懂得你在说什么。

也许你用母语教,可是用英文写功课,不可以吗?


为什么要用英文,就是要应付你的未来。

为什么要用母语,让你切切的明白。

即使如此,何不融合两家之长??


问题是,你有没有长远的计划去安排你要的师资和材料。

不要吝啬于花费一点点的时间。

更不要吝啬于计划最完美的教育方针。

教育这防门一旦守不住,肯定大乱。



【那边关学校,这边又提这些有的没的,谢谢你说话,让我这几天才知道你是副首相,失礼了~~还有还有,不要拿学生当赌注,或者当实验品,一旦你有两三年产出废物,那么大马的家长们将会很忙——忙着移民。】


【附注:看不懂一些东西,既要加强学生英文水平而延长英文教数理的时间,却那一边厢说要恢复母语教数理……(你们可以看看这里)



×竟然看到很多人赞成……当然啦,你们『以为』英文学习数理的成绩下滑,是阻碍的点。

其实是本身政策的问题。


要改善。

并非撤除啦……

纪念迈克杰森

2009年7月8日星期三



全世界的部落格都会提到迈克杰森,我也要讲。

尽管我不了他。

印象中,月球漫步,还有时而抚摸下体然后用腰力向前挺,这些都是迈克发扬光大的舞姿。

忘了在哪里看过,应该是报章,说他想要郑重告诉大家,Hip Hop舞蹈是黑人发明的,所以他要告诉全世界的人,他的舞蹈要领导整个潮流。


有说错吗?说错见谅。说少也见谅。


我只想说,他还蛮可怜。

死了,才真相大白。

控告迈克恋童癖的人终于承认自己说谎,因为他要迈克身败名裂。

医生发现原来迈克是患上白癜疯,所以才整块脸变白。

弃黑投白的传言,和恋童性侵事件,原来就这么一回事。

如果这些传言其实都是真的,只是现在公告的说法不过是让他死得安宁一些,那么,我尊重发言人的意愿。

只是,如果像现在发布的公告说的,所有的事情都是阴谋,那么迈克真的很无辜,活活被这些负面新闻盖了之前累积的名声,现在,真相的公诸于世,会不会是一个很大的讽刺?

死了才有人说真话,会不会太那个了?


暂不论他这个人的个性是怎样,可是围绕他的那些人,到底是什么人?

死因还没弄清楚,为什么?他身边到底有些什么人?要找出他杀或自杀有这么困难吗?

还是其实想要掩盖一些事实?有必要吗?要是真的自杀,他歌迷们一定能谅解的啊。

生活在被害的心理阴影下,很多人都会替他感到焦躁,自杀,并非难以预估的事儿。


话说我并不是他的粉丝,也不特别爱看他表演。

可是面对这么一个富有争议性的艺人,你不能不细想,他也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很会跳舞的平凡人。

要纪念他,唱歌跳舞表演就是你们这些大明星能做的,我了解。

可是,迟来的眼泪,表演列表写着纪念迈克杰森,串起来,不就是让人知道其实你很有血有肉,当然了,多了一批迈克粉丝给你掌声,你当然卖力演出了。


死前乏人问津,死后名声鼓噪,不惹人心疼吗?


不要跟我说逝去才懂美好这些狗屁话。

当迈克这里被指控神经病,上下法院无数次,你们有给他鼓励吗?


趁乱就在报章上说:他是我的偶像,他是演艺圈的神。

我听得酸麻,牙齿在疙瘩。

好,艺人本来就是靠这些搏版面,无可厚非。难道你要讲你不喜欢他咩?

我了解。

记者们上前问你的感受,你当然得说:演艺圈少了一个舞王,少了一个神,实在是一件憾事。

可是,你说你要在演唱会表演他的曲目,你不觉得超过了吗?

至少,不是这个时候。

别人是好朋友无所谓,反正他们关上门是真的好朋友,或是真的在利用迈克名字多唱两场赚钱,也是别人家的事,你们这些迈克都不晓得你是谁的人,可不可以不要这个时候拿来做余兴表演?

尸骨未寒,你就那边凑个什么劲,也太那个了吧?

我只觉得你们突然『这么热心』,和之前迈克的负面新闻没有艺人替他站台,好突兀。



也许你们真的是用表演凭吊迈克,我小人之心。

我想太多了。


可是,你也做太多了。

好好哀悼心目中的偶像,说一些喜欢他的点滴就好了。

你现在表演迈克舞步,唱迈克的歌,证明什么?你很喜欢他?

还是你想代替他?

还是,你要宣扬什么迈克精神?

我是不懂迈克的精神是什么,我只是知道他很努力在表演,在做自己的表演。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不让你们表演迈克的东西,但也不是这个时候。




7.7.2009,过去了。

警察们,你们也收拾心情好好查案。

自杀也好,身体状况问题也好,他杀也好,至少给大家知道,一直在负面新闻中水深火热煎熬的人,他死了,自己知不知道。

死得不明不白,如果是成名的代价,那么这个价码也太昂贵了。

改变 vs 永恒?

有人挑战我。

他疯了。


没有东西永恒不变?

这句话值得思考。

首先,永恒不变,这里的永恒,是时间上的永恒,还是存在上的永恒?

不觉得有差别吧?

我来举个例子:


一颗大石头如果一直都不被移动,那么,时间上的永恒,它永远在那里。

可是,一个人拍下这颗大石头,然后炸掉它,那么,在照片的烙印下,它就是存在上的永恒。

当然,不是设说要拍下来才算是存在上的永恒。

而是说,曾经,其实就是永恒。


换个说法。

小明喜欢小花很久了,终于,他们在一起。

可是某天,小明竟然对小丽每天送早餐的举动十分感动,逐渐地,就成了爱情。

小明对小花说分手,因为他不喜欢小花了。


在这个剧情里面,我们都知道小明背叛了爱情。

小明对小花的爱情并没有永恒。

因为他已经不喜欢她了。

时间上,的确,小明和小花没有了爱情。

可是逻辑上,小明的确对小花付出了真爱,造就一段曾经美好的爱情。

而,这个曾经,就是一种永恒。


这是很理性地分析。


如果你要我口语化跟你讲,那叫做:“有爱过就有啦,你的永恒难道真的要唱爱你一万年啊?那我到底在爱你还是爱一万年????”


要美化这句对白吗?


“朋友,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老套?

“放手,放开所有,彼此更自由~放手,祈望你幸福什么都有~放手,豁出所有,而我早看得透,放手,至可拥有~~~~~~~~”林峰深情的看着你,你还不给掌声?




可是,你说到『不变』,那就值得我皱眉头了。


不变,是『一直都一样』的意思吗?

还是,差不多就可以了?


有句话说,风雨不改。

那么其实大太阳底下等你,和冒着狂风暴雨等你,实际上是没有改变,但心理建设上,一定会有些变动。

天气晴,等着你,唱一首阳光宅男多写意。

大风大雨,依然等着你,却要唱一首谁能体谅,我的雨天~


前者,女朋友赴约后可以一边吃冰淇淋一边看风景。

后者,就算女朋友真的(A)很有义气(B)很有礼貌(C)很爱你(D)很美(E)发神经(F)以上皆是,【应该是……F吧】,拿着雨伞出现在你的面前一直唱送你一把伞~

你也提不起劲说“牵手、牵手~奇怪的废话少说~~”

你只能说,“爱到妥协,到头来还是无解~~~”


不错,所谓的不变,是很难的事情。



一个人生在这个地球上,拼命呼吸,频率就是一种变化。

只是,变化就是『改变』吗?

所以,你提到说,没有东西『永恒』『不变』,除了『改变』本身。

改变,是变化的意思吗?

你想要传达的意思是:改变一直都存在,而改变一直都是永恒,一直都不会消失。


可是,演化规律,是不是真的是把它当成是『改变其实是不变的法则』,就可以瞎蒙过去呢?

首先我先解释什么是演化规律。


人每一分钟呼吸的频率,根据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作出的评估八九不离十。偶尔会慢,偶尔会加速,可是这一些,就是你说的改变吗?

惯性的演化,就是改变的意思?

毛毛虫注定变蝴蝶,莫非这个注定的变化,也是改变的意思?

大雨始终会下,有海有水有风,大雨不下就等于天空便秘一样,所以,偶尔的下雨,难道就是你说的改变?

这就是演化。



我们能不能说,其实改变基本定义是,之后和之前的关系是不明朗的,是没有理由的,甚至是夸张的。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本性很难『改变』,却还是有人改变成功。

譬如,好赌。

有些人真的成功戒赌。

可是这个改变,是『必然』的吗?

既没有必要和必然,戒和不戒,改和不改也只是情愿上的考量……假如我不情愿呢?我戒了,可是过后我还是要赌,怎么,不可能吗?所以,改变,可以『反复无常』的吗?

如果是反复无常,也就是预设的惯性,那么那也只是变化,不是改变。


变化是必然,因为变化包括起伏、时而转变时而稳定。



好吧,改变性别,如何?总不能改回来吧?

可是,如果我不变性,那么就不会有改变,对吧?不会所谓的反复无常,也不是惯性吧?


可是,这回到意愿的考量了。

如果我不要变性,那么我将不会变性,所以,这个所谓的改变,也只是说而已,并不会真的出现。


改变并不应该考量意愿因素,假如你说『改变』是永恒不变。

而那些叫作『变化』的,就是永恒。

譬如生下怪胎,譬如某个人的血流出来竟然是绿色,譬如有人一直健健康康,可是某天竟然猝死。

变化一直都在『可能和可以发生』的磁场上。

而改变,不尽然。


再给一个例子:你要『改变』你家的狗毛色,可是你却『没有』漆料,所以你『不能』改变它。

当改变可以被选择不发生,那么它就不是永恒。

因为连曾经都没有。

转载自己的关灯与人关系

2009年7月7日星期二

如果你说开灯就是不环保,似乎在讽刺爱迪生。

如果你说没有这个意思,爱迪生如果还在世,他一定设法解决不环保的概念。这句话又在讽刺现代的科学家。


如果关电一小时,只是一种心意的证明,那么我可不可以今天不刷牙,来公告其实我很爱保护环境?

反正心意到了,就到了。


人类就是这么擅长自我膨胀。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一番理论,包括,不在意就是不在意,在意就是在意,何必用“还好”来掩饰?

我不否认,我是人类。


最近看了几本让我恐慌到想撕裂自己的书。

人类的奥秘,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不就是人类的发展史。

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海豚是人类的始祖?

进化论能充分的展现没有破绽的观点吗?


竟然发现,一种几亿前已绝种的生物,它的化石竟然浮现拖鞋的印迹。

代表,几亿年前,已经有人类。甚至,发明了拖鞋。


雷斯地图是还没有航空的高科技条件下完成,竟然发现它的比例是宇航外太空才有可能画出一模一样的地图。

玛雅文明突如其来的高科技,能够准确算到年月日,和破解高级数学的学识。忽然间,突然消失,没落。没有天灾没有饥渴的条件,玛雅文化的消失完全没有迹象。

有一个说法:文明正在轮回,几亿年前是有另一群人类过着非常文明和高科技的生活。

是这样子吗?

有一次,某一个部落住民被发现凭空消失。每一家户都呈现半工作状态,有些床上有着打了一半毛线的衣服,有些饭桌已经满是菜肴,最重要的是,他们每次出远门都会配备的弓箭,竟然原封不动。

他们去了哪里?


当人类一再讨论这些事情,往往结局都会说:也许是外星人作祟,譬如:麦圈。



甚至,虫洞理论也摆在桌面上探讨。

曾经有一个故事,丈夫出去买面包,回来后开门发现家人已经不见,而里面竟然住了另一家户。他问他的妻子在哪里,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失踪好几年,不过就是十分钟,回来后才知道妻子已经以为自己死了而搬走伤心地。

荒谬却真实。

有人说,有时空转移这个东西。不过很快就被推翻:如果说2009年的你回到从前的2007看到自己,然后杀了自己,那么自己会不会继续存在?如果2009年某天中午12点在某一棵大树写上日期,然后回到2009同一天的11点半斩了这棵大树,那么可不可行?

又有推论说,也许是不同的时空。也就是说A时空去了B时空的过去。

扯远了吗?没有。


人类其实很爱研究文明,从恐龙时代到古罗马,从古埃及到希特勒,无所不研究,却往往更让人类气馁。

同样的,关灯就是保护地球,让人觉得虚弱地没有招架之力。


当我们听到说恶灵凶宅,会不会是隐形的外星人,或者是千亿年前高文明的人类在和我们擦身而过?


关灯的作用,唯有沉淀自己,让自己进化成不用开灯就能够思考和长高。




后者是我多加上去,别当真。呵呵。

转载自己的禁止论

矛盾论的衍生,就会产生禁止论。

怎说?

人类本性的矛盾感,总爱自以为是的去捆绑自己。

简单的一个状况:


母亲:你又要出去!?
女儿:妈,一星期只那么一次,还好吧?
母亲:想当年我们女孩子哪能在晚上出门的!更何况,你每次都去到好晚……
女儿:妈,没关系啦,就我有驾车,聚会有男有女,没事的啦。
母亲:不行不行,现在治安不好晚上驾车也不好,不能出去。

似乎,禁止孩子夜出,是因为人身安全为前提。也觉得,还未成熟的我们似乎不应该放纵生活。

可是,问题是,是不是一天报章都刊登不好的新闻,孩子们一天都不可以夜出?

很多长辈都戏说当年,什么乡村生活捉鱼养蟋蟀,晚上没关门也不要紧……而现在,我们这一代的,连邻居姓什么也许还弄不清楚。

禁止,本身就是一个矛盾。

门禁为其一。要破坏门禁,似乎不可能,因为家规是人订的,所以要破坏门禁系统,除非管理人神经病,否则任何的反抗都得到最后一句:我是你老爸(妈),我说不可以就不可以!!!还敢顶嘴!!??

禁止是一种手段。

育华充分表现禁止的进化史。

从一开始,学校的风气本来就还好。结果听说某些笨蛋男生去留长发、乱染发。还有,学长们胡乱用涂改液涂鸦桌椅黑板。

结果,笔者中一的时候就发现校规列明男生必须剪陆军装,还有,涂改液被列入违禁品。

后 来,手机盛行,大家都开始携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像在挑战校规,所以校方就勒令不许带手机上学。当某个部长说学生可以带手机了,结果又公开说还没经过国会 讨论,育华那个时候里外不是人,终于说了那么一句:要带可以,被老师看到,立刻没收。听到这里,学生们就各施其技,藏的藏,买通的买通(听说而已)。

然后的然后,发型事件又再爆发。老师们竟然要求和学生公开议论这个问题。

再后来,发禁被解除了。

可见,校规是很随性的,只要管理者是笨蛋。

校规其实是为了整顿校风,手机被禁止带去上学我可以体谅,可是发禁一直都是很诡异的阴谋。

我真的想不到,到底发禁的好处在哪里——
整齐——那校服我们不用穿吧,还有,女生也一起来啊!
舒服——个屁,你要舒服,老师们也一起来剪啊(虽然大多男老师是秃子)
??——说不出来了吧……

发禁根本不是校风的标准!更何况,发禁的标准也很模棱,有些老师管得很松,有些似乎要赚quota,捉不到人不开心。

还有,我们钱很闲是不是?每个月给一次六块钱——就为了遵守校规?

所以,我很开心发禁解除;不过,对于不能享受发禁解除而感到不是滋味。

最讨厌那一句:育华就是要陆军装啊。

囚犯也是陆军装的。

禁止,只会引来更多的犯规,要是那个规则拥有以下特点:

1)就算犯规,也很难被捉
2)容易走漏洞
3)规则本来就不人性化

不是说不能禁止,只是,我更相信管理比禁止更有效!

禁止,只是一种光明正大的束缚,而且约束的永远都是别人。

笼统地说,人类有一种虐待的本能,很喜欢利用『明文规定』让大家变得很压抑。

就连神明也一样。是神明让我们体验什么叫做束缚。

伊甸园的上帝就是例子,祂【禁止】亚当和夏娃尝试禁果。

X
宗教一样,说是劝,也是在挥舞【禁止】的本色——禁欲、禁贪嗔痴、禁荤、禁妄语……

Y
宗教也是,【禁止】不贞洁、吃猪肉。

禁止是神明遗传给人类,如果我是相信有神明的存在。

要是我是无神论者,那么我就会觉得,是人类想像神明出来捆绑自己。

除了通过宗教信仰,就在日常生活或者天下大事,人类都习惯性做出捆绑性动作。而且对象是别人就对了。


人类太爱【禁止】了。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也述说大家都【禁止】提及佛地魔。


从来都不觉得,【禁止】可以带来正面的回应。

当一个人,或者团体,表明立场说要禁止一些事情,往往都适得其反,譬如烟火。好笑的是,有人还提议禁止在马来人社区附近售卖烟酒、猪肉。马来西亚不用脸红,因为这种行径,其它地方都一样。大家可能不相信我这个说法,没关系,慢慢来。


禁止带来的效应是:违反。

为什么不要用管理的方式?既然政府这么厉害,为什么不擅用权力?

很久以前的话题,就是,要不要通过官方方式替妓女检查有否患上艾滋病?还有,要不要替瘾君子治病?

他们怕一旦官方化这些事,就会等于姑息这种形态。我可以体谅,但不会认同。

政府必须正面的处理事情,更应该正面的看待事情。

要怕,为什么不怕别人话柄说既要打击香烟,却仍然允许售卖?

既要禁止烟火,为何不干脆允许,却必须向政府购买?所谓的黑市场,就是因为政府的禁止,让供应者暗中贩卖。

禁止毒品,为何不让瘾君子向政府购买,而政府在售卖中让瘾君子们逐渐戒毒?这不但阻碍毒品黑市场的蔓延,还可以解决瘾君子为了购买昂贵的毒品而犯罪……瘾君子们只要是向政府得到正途而来的毒品,就可以被好好对待,不用受世界鄙视的目光,要知道他们要吸毒,不一定是自愿的。

香烟是个坏例子,因为政府觉得这是很好赚取盈利的途径,加上危害性比较长远,所以政府并没有正式去管理。至少,戒烟运动并没有强硬度。


当管理者说出『不准』『不可以』等等的【禁止】字眼,表示已经失去耐性了。

怎么可以让禁止这个无底渊发展下去?

转载自己的矛盾论 vs 绝对论

经济学角度来看,没有需求,就没有供应。

这是一种绝对。

所以,我们习惯去责怪消费者。

残杀狐狸,为了得到皮袄。这件事我们一直在怒骂那些购买皮袄的人,却从不谴责为什么这么残忍的事却一直有人在供应。

消费者在购买已经死了的狐狸,你却一直在骂。

那些在前线杀狐狸的人,你又不去做些什么。



需求的确是一股动力,推动着所有事务的发展。

不过,『我很想要毒品』——如果世界上『根本没有毒品』,哪能扯上『我』的事?



有人说,如果你不要,谁会无端端供应给你?

乍听下颇有道理——如果没有人要嫖妓,谁会无端端逼良为娼?

而且如果把『如果没有毒品,就算我要吸毒我也没办法吸毒』的理论推敲下去,就会演变成『如果没有女生,我就不会强奸女生』这种歪理。所以,供应大于需求的责任,应该是不存在的。

看起来,需求大过供应的力量。

可惜,非洲难民需求米粮,可就永远缺乏供应

灾难下的朋友需要生存,可偏偏上天不供应机会让他们喘息。

可以这么说吗,如果供应者说不,其实可以推翻需求大于供应的绝对理论?

包括:如果女生坚持说不,甚至完全的反抗,拒绝供应,其实强奸之罪就不会存在?

需求是所有人的能量,供应者却永远觉得自己是上帝,拥有主宰需求者的镰刀。

所以,利用手段造成货品短缺,而制造市场混乱的供应者大有人在。

甚至,学校巴士觉得自己很厉害,如果自己罢工,整个国家的学生就欲求无门,政府必定妥协。

回到原点,其实他们需求盈利而已。

校巴:不加价就不开车!
家长:你不开车我就让孩子转校,甚至搬家,不信没有你们我孩子不能上学!

供应者和需求者永远站在不平衡的天秤上。

只要换个角度,需求者就会反客为主。

校巴:不要这样啦,闹到这样受苦的孩子啊……就加五块、五块就好了!
家长:我给你们钱的咧,你要我给多少就多少?要载就不要啰嗦吵什么加价!
校巴:好啦好啦……


供应者自以为掌握分配货物的筹码,需求者却觉得自己拥有点头或摇头的权利。

可是,我们常常提到有人会质疑:牛不喝水哪会低头?

归根,似乎需求还是拥有能力。


我要成功!所以我成功了?
我要所有对我不好的人死光光!所以他们都死净了?

某些立场,供应者还是站得很稳。

譬如:

Tol Gate:你有本事不要给钱啊,我就不给你过。


说了这么多,只想分享何谓[绝对]。

这世界有绝对!——这句话成立。
这世界没有绝对!——这句话不成立。(此话由某个前辈口述)

当你在说没有绝对的时候,这句话就是绝对了,那么哪能自打嘴巴?

同一道理,

所有人都应该有言论自由!
好啊,那么我要反对言论自由!
!?
我有反对言论自由的言论自由!!!

似乎满有道理,不过根据欧阳文风的逻辑,没有一个陈述可以违反另一个陈述。也就是说,你要反对一件事情,就不可以认同这件事情的存在。

好可怕。

人类竟然会生存在这么矛盾的世界。

九把刀也有说:[你没有喝过可乐,怎么可以说出:我好像喝到可乐的味道了……]

立场,没有绝对。

想法也没有绝对。

可惜,以上两句statement都不成立。



还有,我认同欧阳文风所说:[如果A,那么B;可惜,B不一定是A造成的,而A也不一定造成B的。]

也就是说,数理其实也很荒谬。

3+5=10-2?

可是,3+5=18-10啊。还有,64-56=10-2啊。

工厂排出太多废烟,会造成酸雨现象。

工厂排出太多废烟,也可以造成人民容易得到鼻咽癌。

工厂排出废水经过循环,也可以造成酸雨。


所以,很多理论其实都很表面。

你说离家出走,才可以没有压力。

可是,离家出走也许会有很多负面影响,包括没有经济能力,同样会造成压力啊。

你要没有压力,可以多找朋友聊天发泄啊,不一定要离家出走的。


有个人对理想伴侣开出以下条件:


有钱
幽默
高大
健硕
健康
有才华
聪明
学富五车
能言善辩
懂多国语言
见多识广
运动健将
温柔
浪漫
不会说谎
衷心
纯朴
懂时尚潮流
大方
懂柔道、空手道……
能有时间陪自己
有耐性
行房能力佳
能包容自己
有记性
方向感好
驾驶安全
人缘交际好
事业有成
孝顺父母
……


到最后,发现真有其人。不过是同志。

所以,除了自己跟自己矛盾以外,现实和理想也不协调。


不说别的,就说,多喝水有益健康,结果有人爆肾。有人说多喝牛奶好,结果就说会弄坏脑袋。


回到经济角度,多花费能刺激经济发展,可是最后就会闹得通货膨胀。

也许你会说,只不过是物极必反,何须认真?


所以,做人不要太认真,否则就会产生绝对效应,介怀是与不是,终究会搞得头昏脑胀,然后自责遗憾,才晓得矛盾论害人不浅。

转载自己的在乎论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似乎有违天命。

从以前到现在,我都很疲惫于某些人的一些话:努力过了,就算失败,也没遗憾了。

听起来,似乎很有振奋人心的感觉。

但深沉地去领会其中含义,似乎会有一股‘可怜’的气味飘过。

努力过了,却得不到应该得到的,对于残缺的人生,不过就是雪上加霜的可悲。

似乎,不应该悲观去面对这一切,甚至,不要去气馁。

终究,人生还是要努力;终究,人生还是会失败。

只是,有时候,除非,真的很有把握,努力过后就算失败也会一笑置之,否则,谁会在失败后处变不惊?谈笑依然?


我很怕,在失败后,没有借口告诉自己,失败的原因。

也许很窝囊,但是,真实的人生,如果没有一个洞穴给自己藏进去,那么,我会冻死、吓死。

有一句话很好,叫做留有余地。

我常用一句话勉励(你可以说我黑心啦)朋友,读这么多书、成绩这么好干嘛?想像如果在拿那标青成绩单的那天,一走出校门当场被车子撞死,那有多冤啊。

我朋友深思,然后狠狠瞪了我。

我突然觉得,好像,如果不读好书、不努力勤奋考好成绩,那么,可以干嘛?

我给自己的答案是,观察。

观察这个世界、社会、人性、环境、心情,用力去体验生活,去在乎生活。

喜欢的,用力去喜欢;不喜欢的,用力去不喜欢。

forget those you can forget, forgive those you can't forget……


不过,我会选择遗忘,多于原谅。

人其实根本不懂什么叫原谅,尽可能只是体谅,或者遗忘。

原谅 = 原来,可以体谅。

我不知道今天我呼吸着的空气有着什么毒质,或者病菌;也不知道吃下的东西到底有没有虫卵,或者化学物……反正能够去享受的,何必停留下来去聆听不好的事情?

某些朋友习惯说不喜欢用宝丽龙、塑胶袋,我很赞成环保的心意,但不认同所谓的自制到底为社会贡献多少。

很多人说,地球生病了,被人类弄得乌烟瘴气。我说,其实地球不过是个形态,也许我们这些凡夫们是地球的微生物。地球会生病,自然会痊愈,等同伤风一样。

也许人类安分守己,地球还是会在某一天被陨石坠落造成爆炸。

你硬要说预防胜于治疗,我只能说,矫枉过正。


太认真、太在意、太正派,只会把自己困在怨恨之中,怨恨自己为何不成功,怨恨别人为什么和你作对,怨恨自己无能为力……

我很怕,怕,一旦认真看待得失,那么会让自己忧郁好久好久。

何必?


伤心,跳起来喊叫;开心,躲在棉被大笑;生气,瞠目沉默然后释放一阵『少烦我』讯号……

只要在乎之中给自己喘息,笑着看待人事物,你会觉得,其实四周真的还不错~

转载自己的梦想论

一直都觉得自己文笔还不错。至少写得出诗句。

一直都觉得自己思路还不错。至少吵架还可以辩驳。

一直都觉得自己创意还不错。至少朋友问我广告灵感的时候我可以帮忙。

一直都觉得自己人生还不错。至少得意失意都可以自我安慰。

人生,需要些什么来点缀?或者说,人生,需要什么来拼凑?

人因梦想而伟大。好有气概的一句话。

小时候曾写过我的志愿,我记得我说自己要当侦探。

还有作家。还有一个,不过忘了。

不用紧,反正小时候还不定性。

直到,中学生涯要填什么志愿,我写编辑,导演,还有总裁。

呵呵,我是一个艺术家。

修读万空独我的任性个体。

每一个艺术家都拥有秉持坚毅精神的个性。甚至会为了瑕疵而摔桌子。

就像梵谷,切了耳朵。

就像三毛,选择了断。

可惜,我是残缺的艺术家。

我会摔东西,但不会切耳朵。

似乎人类很爱分批。一些赞赏梦想,一些感慨梦想。

很多人说:梦想很遥远啊……

有些人说:都说了是梦想,不过就比妄想好听一点,了不起啊。

有时候发现,阻碍自己去到目的地,也许只是声音而已。



七十古来稀。

『人类必须在七十年以内学习、融入、爱人、休息、成长、发泄,哪能有时间去追逐什么梦想……』

时间其实很虚无,它不过是记载地球自转的标准而已,何时成了人的尺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我切你屁股。

到底是谁开始让时间成了人生的长度极限?

什么时候,人类已经被时间充满了人生……。

『时间等于金钱。』又是一个傻瓜说出来的道理。

人类还在发明时间理论后还发明守时这个词儿。

寿命,不应该被时间操控的吧?

时间,其实也是人生的一大障碍。

过去、现在、未来。

这些都拘束在时间的霸道管辖。





梦想很辽阔。

没有对和错。一个、一万个,都没分别。

最重要的是,达成和没达成,也没分别。

有时候听到某些长辈自以为是地说:『你看,为什么别人可以,你不可以?』

我会跟你讲啦:『别人也车祸死掉,又不见你去死?』


人类是群居,可又是个体。


十个人挤在一起,就有十种人生。

何必去『像』别人?

矮子绝对可以跟高子说:『我比你快拾到钱。』

银行要请保镖,也会接受抢匪的面试。为何不?请一个专业的嘛。



说实在,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达到自己的梦想。

你问我:以后你要当什么啊?

我会把你列入白痴名单,并会笑着哄你:『哦,就看考试过后啊,可能媒体吧?也可能继续读法律,不过啊,……』

我敢打赌,你一定心不在焉,两天后再问你我说过什么,你一定『蛤?』

算了啦,心照不宣嘛。老同学见面就问:『你去哪里读啊?』其实也多半打开话匣子的场面话而已。我试过问同一个人同一个问题。呿!我想一定不止我一个。


梦想,只是测量你的眼光而已。

看你的性格,还有内涵罢了。所以啊,最后有没有做到又如何?大家一定知道是际遇的问题,不关你的事嘛。

譬如说:

『我的梦想就是要到土耳其生活一年!体验油画、雕刻、素描的浸浴!!!』

所有人一定赞叹看着你。

尽管你踏进棺材,大家都不会怪你没有去过土耳其。可能最远只去了泰国的你不用担心,他们只会说:『他是一个很感性的冒险家!』


所以啊,在意什么?

有时候临睡前思考一下达成梦想后的喜悦,每一晚经历不同的旅程,就像度过很多种人生。在梦想里面没有意外,发展得刚刚好,这些不就令人拍手称快!?


所以,不要遗憾自己失去未来的方向,要知道就算当一个售货员,可是每一晚想像自己变成律师、医生、明星、首相、……,保证你每一朝都有好心情。

设计师?反正以后买个房子后,就可以当了啦。

梦想,由梦,和想组成。

似乎,它不应该有太多其他因素,它是直接的反应……由衷的感觉。

我说过,达到、达不到,如果太拘谨这些,你会很不快乐。尽管达成了,你会因为突然少了动力而感到恍然,那也是一种不快乐。

所以,要享受梦想。

梦想和现实本来就是有一定的差距,分别的是,到底你要不要接受这个方程式。

梦 想,和发梦,在英文的词汇里,都是dream。所以,挂上利益又如何?如果你很喜欢利益,那么梦想中存在利益,有何不可?最重要的是,说出一个浩瀚无止境 的梦想,你会高兴好久。旅行,某个定义是流浪,也可以叫做冒险,如果你的梦想是环游世界,何不称作『在世界冒险』,或『流浪全球』……你会振奋很久,久到 笑不停止。

不公平

看过很多人一直在伸张正义。

从黄子华在颁奖典礼上用着麦克风,告诉当时年纪不超过7岁的日本小孩子演员说『钓鱼台是中国的』,到最近在朋友的部落格上看到一则世界二战日本军临死前的告白,我都觉得心酸。


有些人,冲动得以为民族情意结可以理直气壮。甚至,以为一直在喊对方是禽兽、对方是走狗、对方是卖国贼,就可以舒服地拍掌叫好。


这个社会存在太多自以为是的人。


分化,就是这些人造成的。


首先,黄子华事件让我看不起他了。





黄子华是大学生,受高等教育,也在演艺圈打滚好几年。什么话应该说,什么事情应该淡薄,都应该可以拿捏。

为什么要利用这些隐藏民族纷争的国家大事来欺负小孩子呢?

而现场的掌声,是不是在证明其实有很多极端分子藏在这群演艺圈的各阶层人士当中呢?

而这些人的掌声,其实不是在撕扯着世界和平吗?


对。

南京大屠杀,日本人怎么欺凌中国人,或者华人,都一一刻在我们的怒火中。

我们可以愤怒,以祭我们祖先。

可是,要追究这些事情,那么要从1942年开战那天就要处理,甚至战火停了的那一年,就要好好算清,而不是等到今天。

更何况,对事不对人,要针对的,不是当年残害中国人的那些日军吗?

你对着他们的后族咆哮有什么用?

要封杀的,是当年领军的统领和所有共同犯罪的军人,不是普通人,更不是国家。

所以,你们为什么要听到日本就这么愤怒?

没有吗?那么杨丞琳、赵薇、章子怡她们,你们又何必那么严肃?


战争在法律上构不成罪名,因为法律在国家的领导下,不过就是一堆文字。


所以啊,战争就这么肆虐几个国家。

历史的背书告诉我们,战争是文明演化的方程式。

也就是说,战争,其实是洗涤着一个又一个的文明。

古罗马,希腊,中国。

甚至后期的八国联军等等,都是一一推动着开明的齿轮。


也许你觉得战争造成的荒凉,是人间的悲剧。


可是,站在今天二十一世纪,感叹战争的遗恨,不如把它锁在历史的教诲上,让我们懂得战争和历史的关系,从而不再提及敏感的民族意识。

原始人既然没有所谓的民族拘束,才能相安无事,并一直发展到文明的开源。

也许到了某一天真正的和平,等到我们终于觉得,美国人、菲律宾人、印尼人、中国人、日本人……其实都是人,那么就可以了解,演化到最后的和谐,竟然就是放下成见。


如同马来西亚一直存在的敏感课题,如果你还是把马来人和华人都分得清清楚楚,那么马来西亚的人会宁愿一直幼稚下去,会一直狗啊猪啊叫来叫去。【敏感吗?如果你觉得这很敏感,那么请你追溯为什么这是一个敏感的题目,是因为你很介意吗?那么介意的『点』是什么?不去讲,会比较好吗?】

如果,打电话去大学,会先问你是不是马来人;

如果,打电话去问什么东西,给你选择英文还是中文还是马来文,到最后跟你讲话的还是马来话;

如果,华校的老师必须规定有多少个马来人;

如果,首相一定是马来人;


那么,马来西亚还是一直都是『多元种族的国家』。

因为有很多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伊班人……

而不是『一个国家』。





非洲人并没有强调非洲白人或非洲黑人。

黑皮肤还是白皮肤,在美国还是都叫美国人。

叫他们种族的名字,他们会觉得你在羞辱他。


马来西亚能这么成功吗?


不行。


因为它需要我们一直高喊马来西亚能。

能什么?


513也好,印尼发难屠杀华侨事情也好,如果你真要追究,应该追究现在还在世的当年发难人,然后通过新法律或新宪法把他们入罪。

而不是永远歧视某些族群。

更不是鸠占鹊巢还要宣告自己是原住民。

土著的特权留在野蛮时代,好吗?


纷争的开端,就有了你我之分。

当兵的不能已『我』『你』来个别称呼,必须『X兵XXX号』自居和称呼。


如果阅读历史是让你追根究底,那么你就太容易被煽动了吧?

重点是现在的处境,而不是当年的血肉模糊。

有时候想想,当年日本收起二战这环节,不也是社会主义所逼成的?

你说他们做贼心虚吗?

可不可以说,他们本身也愧对所有人,所以选择不公布这么邪恶的历史呢?

教育本来就不是收割民族情结的镰刀。

513事件没有出现在中学历史课本里面,也是和日本想要隐瞒事实的缘由是一样的。

中国一直提醒南京大屠杀的那幕,说实在,不就养成一群极端分子了?

帮到什么忙吗?

面对历史,所有人不是都应该保持中肯的观念吗?

甚至台湾中国两地,和南韩朝鲜有着异曲同工,两者都为了政治风格而起了争端。

这就是你和我之分。

领导人根本不应该这么做。

如同黄子华所说的钓鱼台,就一直存在『谁的』而争得面红耳赤。

共存,真的那么难吗?

要统治一整片亚洲才甘心是吗?

要把自己捧到玉皇大帝旁边,把异己排到深谷永不超生,还是二十一世纪的诠释吗?


不公平。

如同爸爸杀死了一群狗,这群狗的后代竟然要咬死全世界的,同出一辙。

宿命论

2009年7月4日星期六

我相信宿命。

只是,我会觉得宿命像个齿轮一样滚动我们的行为。


在玩百万富翁的时候,选择机会通常是比较乐观和积极,相反,相信命运的,通常是很消极的被主宰。

可是,百万富翁里头的机会和命运,通常都是好坏参半。

相信命运,不见得会比相信机会来得差。

往往,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都会说:“为什么不试看看?”

眼前有个机会可以创业,有本钱,有人backup,为什么不去尝试?

通常我们会叫这个作『机会』。


But,为什么这个『机会』,不是『宿命』的产物呢?

很多人说啊,人生就是要不断地努力,然后在适当的机会表现自己,养军千日的故事长久烙在潜意识里面。


有没有机会,或者,你愿不愿意去努力,其实不过都是被宿命所牵绊。

一些穷人注定自卑,注定没有斗志。

一些穷人注定站起来,注定尝试奋斗。

说实在,这些人都是被宿命的律动而跳舞。


有人说,一个盛着一半水量的杯,只在于你是乐观还是悲观,才决定这杯水是『只剩半杯水』还是『还有半杯水』。

不过,无论你相信那一个,你的宿命都会拉着你。


有些声音会控诉,宿命不过就是自寻烦恼的名词。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宿命。

或许吧。

『你相信没有宿命』,这就是你的宿命。



好吧,就相信吧。

然后呢?

觉得顺其自然过日子吗?

不是。

我会相信宿命会产生一种叫『冥冥中』的分秘素。

有些人的宿命,就是偏偏产生一种信念,叫作『尝试过才无憾』。

【忘了是哪个作家写过:人生到了最后,不会后悔那些做过的事,而是那些没有做过的事。】


宿命中,你不适合说笑话,所以你注定多努力还是没有用。

宿命中,你很有幽默天分,所以你说什么都很轻易惹人发笑。

宿命中,你必须很努力很努力,才可以训练成轻易惹人发笑。

宿命中,你适合说笑话,只是你的环境让你选择很久以后才发掘这个才艺。

宿命中,你适合说笑话,只是你的环境让你觉得你说笑话感觉很蠢。



宿命中,你的星座是天秤座,可是你的性格却是偏处女座,你的行为偏天蝎座,而你的潜意识其实是人马座。


宿命中,你是典型天秤座。







之所以要告诉你们这些,是希望你们在面对难题、困惑、烦躁、迷惘、慌乱……可以告诉自己:宿命是带领我们,也是随我们,所以,

人生何苦把自己逼成这样?